新局面 完善安全生产“6+1”体系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2009年,青海省电力公司将努力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
刚刚过去的一年,公司全面落实党委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深入开展“百问百查”、“百日督查”、“事故处理回头看”等活动,提出了“6+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行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在8个基层企业设立了安全总监,安全生产保持了平稳局面。2009年,电网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新建改造项目不断增多,如何继续保持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这些成为公司决策层首先需要考虑的新问题。继续以“大安全”工作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6+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扎实开展安全教育整顿年活动,成为今年电力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同时,公司还制定了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健全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等工作重点。
2008年,青海省电力公司成功组织了全省大规模停电演练,这次实战不但给公司全体员工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应急课,而且更强化了公司全体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今年,在安全风险管控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建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有效控制安全风险。健全应急机构,完善应急预案,全面建成应急指挥中心和物资储备库,协调推进应急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实现应急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与政府协商建立强化用户安全的监督机制。开展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提高电网运行风险的管控能力。
新突破 提高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
2009年,青海电网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电网建设将全面提速,投资规模将大幅度增加,随着一批批电网新、改、扩建项目的投产,青海电网网架结构将发生质的飞跃。拉西瓦水电站的投运、西宁-甘肃永登750千伏双回路线的投产、青海750千伏特电网将形成官亭-西宁-拉西瓦的三角环网、西宁-甘肃永登750千伏双回路网络的网架。此外,随着330千伏桃源变、康城变、东台变的投运和李家峡电厂送出改接工程的实施,青海330千伏网架结构更加合理,电网安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电网的不断延伸书写青海电力人不懈的追求。为确保电网发展,青海省电力公司确定了以提高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为目标,实现电网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集约发展的道路。
在加强电网规划上,注重统筹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做好750千伏主网和330千伏配网的规划研究,尽快完成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能源输电规划,研究青南地区的电网规划,完善城农网专项规划,开展格尔木、锡铁山风电规划,加强风电等新能源接入和消纳研究。进一步加大前期工作力度,超前研究前期计划管理,建立各级项目分级管理机制,简化前期流程,确保前期项目早成熟、早立项、早实施。在提高电网建设管理水平方面,以青藏联网工程建设为重点,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年度电网建设目标如期完成,以创国家优质工程为平台,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全年开工电网建设项目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此外,加快城乡电网建设改造,优化地区电网结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落实具体项目建设方案、投资规模和建设周期。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及关键技术研究,最大限度延伸经营区域。管好用好中央专项资金,加强项目督察和审计,确保资金安全、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认真开展好20千伏供电课题研究和实施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
新举措 经营管理量入为出、稳健经营
走进青海省电力公司办公大楼,滚动的电子屏幕上赫然打着立足“过紧日子”,“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的标语。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各个工作部室的电源开关旁贴上了提醒大家节约用电的“温馨提示”。在下班时间,员工们会比以往更加自觉地关闭电源。而与此同时,各个部门的节约措施也正在紧张的制定当中。
这一切都是为了应对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青海省电力公司采取的新举措,旨在量入为出、稳健经营。今年,根据形势变化,公司超前研究影响自身发展的因素,建立综合计划和预算滚动优化调整机制。健全纵向管控、横向协调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加快综合计划管理向地区公司延伸。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预算成本定额体系。严格预算考核,确保完成预算进度和目标。全力推进ERP管理和应用,增强综合计划和预算的控制力、约束力。
在“三节约”活动中,公司细化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和责任,做到全员发动,人人参与,努力增强全员节约意识,形成节约习惯,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生产经营等全过程落实勤俭节约要求,全面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切实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稳定和开拓电力市场方面,采取“稳存量、挖潜量、扩增量”的营销策略,积极增供扩销。深化市场分析预测,建立科学、细致的市场引导机制,全力稳定存量负荷。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和产业,开拓潜在市场。加快业扩报装,加强计划停电管理,加强电力消费宣传,积极开拓农村电力市场。
新进展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特别时期,改革创新更是企业渡过难关的根本途径。青海省电力公司2009年工作报告着重指出,绩效管理、体制改革和本部建设改革势在必行。
以岗位价值评估、能力素质评价和员工绩效考评为依据,逐步建立岗位、责任、风险、业绩与员工收入相协调的收入分配机制,引导员工激发潜能,提升能力,提高业绩,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这一举措,无疑在全体员工心中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在推进体制改革上,作为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的发展与全省的发展密切相联。为此,公司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确保一季度完成公司层面的主多分开工作;地市公司层面的主多分开力争在年底完成。各单位确保依法合规操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员工队伍稳定。以“战略决策中心、投资发展中心、运营管控中心和企业文化中心”为目标,持续加强本部建设。特别是本部执行力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提高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本部的统领和调控作用,为公司提供决策支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努力掌握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工作能力。
新提升 基础管理解决公司发展“瓶颈”
标准化建设、依法治企、规范经营、同业对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都是青海省电力公司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
惟有强化持续改进意识,不断改进和提升基础管理,才能有效促进公司发展。公司将持续完善和改进公司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加快ERP建设成果的转化和固化。全面深入地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公司标准和规章制度体系,以标准化建设助推精益化管理,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今年,公司将全面开展以治理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习惯性违章”为主要内容的依法治企活动,着力解决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监督不严、执行不力等问题,建立健全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高度重视法律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政策研究工作,用好、用足、用活政策,保证公司较快发展。
新成果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科技引领发展。如何在困难时期获得抵御风险的“免疫力”,科技创新是最好的钥匙。
在全国电网快速发展,不断加大科技含量的大形势下,青海省电力公司将持续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年内基本建成SG186工程,并加强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大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按照“一流四大”科技发展战略和“SG186”工程的总体部署,公司将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整合科研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持续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争取年内基本建成“SG186”工程所有业务系统,并力争在西北首家通过验收。
科技部负责人介绍说,全力推进业务应用系统推广建设,重点要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建立覆盖公司各级单位输、变、配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业务应用,启动协同办公系统建设,完善优化已建成业务的系统应用。加快信息广域网升级改造,不断完善信息化保障体系,提高通信系统的保障水平。届时,将建成公司系统一体化模式的生产管理系统。
有了先进的科技成果,如何将其进行转化,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成为公司面对的新课题。为此,今年公司将建立适应集团化运作的技术标准体系及新技术推广机制,强化应用保障和分析评价,实现科研、标准、评比和推广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建立约束性制度,加快有利于电网安全、节能节材节地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新台阶人才强企助推队伍建设
多年来,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紧缺、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成为制约青海省电力公司发展的桎梏。
由于青海地处相对落后的高原地区,一直以来,人才引进较为困难。今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开展全员培训,提升公司队伍建设上新水平。
以德为先,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群众公认是今年青海省电力公司用人的主导向。在此基础上,将持续加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干部的执行力。继续改进干部考评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后备干部的滚动管理。建立优秀干部的常态培训机制。启动青年干部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公司健康快速发展建设和储备一支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后备干部队伍。同时,启动“123人才培养计划”,用3至5年时间培养经营管理人才100名、专业技术人才200名和技能人才300名,着力培养一批“双师型”人才队伍,为公司引进了急需人才,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者:李银生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