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5月中旬以来,大盘止跌反弹,点燃了融资市场的做多热情。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数据,截至6月11日,融资融券试点交易51个交易日以来,融资余额稳步迈入12亿元大关。
其中,中国平安(46.36,1.43,3.18%)和深发展A(17.69,0.37,2.14%)两只股票得到市场资金的热烈追捧,长期你追我赶争夺“融资第一股”宝座。
融资额稳步增加
融资融券开展以来,融资交易一直维持活跃的态势。融资余额从3月31日的649万元到6月11日的12.3亿元,每周都以约2亿元规模的速度稳步增加。
融资个股标的也在增加中。试点初期,共有90只股票入选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沪市50只,深市40只。首日仅有36只股票被融资,两个月左右数量上升到了89只。
近两周,融资余额增长的同时,融资偿还量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5月24日~28日,沪市融资偿还环比上升12.58%。深市环比增长高达136.42%。6月7日~11日,融资偿还额度仍在增加。以6月11日为例,沪市融资偿还额度5560万元,比9日额度上升了1700多万元。
融券交易则一直比较冷淡。试点首日融券卖出7100股,余量为9.5万元,仅占融资融券余额的1.5%。6月11日,融券余额仍区区740万元,融资融券余额占比不升反降了1个百分点。
市场人士称,原因在于券商不愿借出证券导致融券标的物极少,令市场陷入“无券可融”的尴尬境地。
在融资买入方向上,各家券商提供的标的基本上包括90只成份股,而在融券卖出方向上,各家券商提供的标的品种稀少,仅为几只至十几只不等。以银行股为例,仅有5只可以融券卖出。如中信证券(20.23,0.21,1.05%)只可融券卖出招行和交行,海通证券(10.44,0.04,0.38%)只有工行和深发展,广发证券(33.45,0.53,1.61%)则只有招行一只。
“平深恋”造就融资宠儿
引人注目的是,在融资融券市场中,中国平安和深发展A交替成为融资做多的宠儿,5月以来,两者的日融资买入额屡次超千万元。
6月9日,随着金融板块的全线拉升,中国平安融资余额首次破亿(1.2亿元),较前一日增长73.69%。资金对中国平安的集中做多,使其夺得“融资第一股”宝座。历史数据表明,5月初投资者就曾做多中国平安,其融资余额一度飙升至7800万元以上,成为当时融资余额规模最大的个股。
随着“平深恋”的进一步推进,投资者的目光转向深发展。5月5日深发展A当日融资买入额高达3227万元,创出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以来的最高水平。24日,开始站上亿元规模,自此持续稳坐“融资第一股”宝座,直到6月9日被中国平安取代。
但因市场低迷,5月份以来,中国平安下跌约9%,深发展则下跌约17%,“平深恋”融资者短期内并无收获。
据统计,除了上述三只股票,还有长江证券(11.79,0.08,0.68%)、浦发银行(14.15,0.25,1.80%)、中国国航(11.50,0.48,4.36%)、保利地产(11.43,0.21,1.87%)、华侨城A(13.23,0.53,4.17%)、五粮液(25.81,0.66,2.62%)、中兴通讯(31.80,-0.41,-1.27%)、中信国安(11.69,-0.07,-0.60%)、金地集团(6.89,0.07,1.03%)、中国建筑(3.49,0.01,0.29%)等10只股票融资日均交易量超过千万元。长江证券在4月中旬还曾被持续融资做多,有4个交易日日融资买入额超过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