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万晓晓 3月11日,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全球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已经确定向全球实施现货定价。这意味着,淡水河谷将与必和必拓站在统一战线。
按照眼下现货矿的价格计算,淡水河谷的“胃口”是在2009年度铁矿石价格上,上调90%—100%。这个上涨幅度与矿企在日本、欧洲提出的90%涨幅,基本一致。
淡水河谷并未对该消息作出评价,在本报联系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时,他表示,“现在铁矿石谈判正在进行中,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单尚华称,中钢协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铁矿石谈判长期协议机制,因为,“任何企业都希望有长期的稳定的货源”。
风向突转
本报了解,淡水河谷的 “突然转变”并非空穴来风,2月11日,淡水河谷在年度业绩报告投资者会议上就表示,“公司将支持改变(铁矿石谈判的)年度定价机制”。
此外,来自日本媒体的报道称,淡水河谷向日本各大钢铁公司提议涨价90%以上。
一直以来,淡水河谷由于海运劣势,在铁矿石谈判中选择低调跟随,由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幕前谈判。必和必拓年年倡导 “现货指数定价”,并于今年初向外界表示,近期,公司已有一半客户开始采纳与现货市场挂钩的定价体系。
淡水河谷的这一决定无疑与必和必拓站在了统一战线。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多次对外表示,过去体制太陈旧了,跟不上日益变化的市场。
同时,为了避免在中国市场受到两拓排挤,淡水河谷正积极在中国设立港口,建立铁矿石库存和物流中心,以降低运输成本,并且还打算建立覆盖全国销售的铁矿石分销中心,来负责未来在华的铁矿石销售。
正当外界认为“力拓案”的爆发,会惠及淡水河谷时,淡水河谷走向了台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年度长协定价机制,正是当初日本钢铁企业为淡水河谷度身定制的,是为了制约对亚洲市场更具海运优势的澳洲铁矿石商,也因此设定了“离案价格”。
“垄断不用开会,只要其中一个宣布了要求,另一方跟随即可,这就是垄断程度高的市场优势”,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钢铁分析师赫荣亮告诉本报,淡水河谷从幕后走向台前推现货定价表明,铁矿石供需双方分歧越来越大,而谈判模式也随之将有更大变化。
“矿企强势垄断,风险也在向其靠拢,不啻于‘杀鸡取卵’。”赫荣亮告诉本报,矿企对矿山的开采投资额很大,长期协议定价机制则便于矿企做长期计划。另外,在铁矿石这条产业链上,无论上游开采,还是钢铁冶炼,都需要稳定的下游采购和原料供应保障,加上运输、仓储环节,市场风险很高,只有上下游联动,创造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双方紧密合作,才能在风险较大的市场中存活下来。也因此,几十年来,双方一致坚持一年一度的谈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