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青海高原,各地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好戏连台。这些活动推陈出新,呈现出活动多样、特色鲜明、参与度高、影响广泛的特点,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凝聚起精气神。
近年来,我省着力打造群众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广场文化、塔尔寺元宵灯节、贵德梨花节、民和桃花节、民和互助安召纳顿节、湟源丹噶尔古城排灯节……规模盛大、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盛会好戏连台;书画展、摄影展、“花儿”演唱会、老年健身大赛、社火、皮影、藏戏、平弦、秦腔……独具特色、魅力无限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青海着力打造群众特色文化品牌,突出主题性,创新群众文化形式;注重参与性,打造群众精神家园;把握思想性,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坚持精品性,提升群众文化品位;强化引导性,规范活动有序开展。
近年来,我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兴建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十五”期间,全省兴建或维修改造县级“两馆”40处,总投资3331万元,到“十五”末,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群众活动场地相继建成,丹噶尔古城、王洛宾纪念馆、在建的青海大剧院,一座座崭新的青海特色群众文化场馆已经或正在拔地而起,成为群众特色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
目前,在青海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农区到牧区,群众文化已显现出勃勃生机,为弘扬社会正气,推动地方经济,丰富群众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显出其“软实力”,凝聚起“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的“精气神”,一个自信开放的新青海正向世人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