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北州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围绕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从海北的自然地理特点和资源禀赋出发,全面确立发展生态经济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着力发展以生态农牧业、特色工业、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生态经济,用发展生态经济的办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困扰,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在生态农牧业方面,按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农牧业集约化为突破口,以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为纽带,以特色生产为载体,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着力推进天然草原畜牧业、舍饲半舍饲畜牧业、舍饲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四区”和羔羊专业化生产、优良畜种繁育、养殖育肥、青稞和油菜制种及蜂产品生产加工“四个基地”建设。高海拔地区注重发展高原生态畜牧业,重点饲养藏系羊和牦牛;在半农半牧区注重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重点饲养细毛羊、半细毛羊;在农区注重发展舍饲畜牧业和高原冷凉特色种植业,重点引进繁育优良奶牛、肉牛、肉羊,种植有机优质青稞和油菜,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农产品。
在特色工业方面,着重以点状开发、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为目标,按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集中度、高度节能环保要求,从各地区资源禀赋和条件出发,着力推进海晏红河湾生态工业集中发展区、刚察县热水煤炭工业集中发展区、祁连县西部多金属采矿加工业集中发展区、门源县农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发展区“四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之间、上下游产品之间形成循环模式,资源统一配置、土地集约利用、区域统一管理的新型发展模式,促进生态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着力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坚持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清洁工矿生产区,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广节能降耗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现有工业的升级改造。
在生态旅游业方面,以打造旅游名州为目标,顺应青海湖景区体制变化,积极打造旅游服务经济体系,着力推进原子城——沙岛——青海湖湿地——鸟岛旅游经济带和仙米——花海——岗什卡——俄堡——祁连林区——黑河峡谷旅游经济带“两条主线”建设。以原子城为轴心,加快发展海北红色旅游;以祁连山草原、青海湖为代表,加快发展海北生态旅游,形成以生态风情为主的特色旅游景区,促进旅游产业从低水平、粗放型向效益型、集约型转变,实现旅游产业规模化、品牌化,不断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提升旅游经济对第三产业的带动力。
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着力实施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大通河、黑河、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综合治理进度,加大青海湖流域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和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快“三化”草场治理和毒杂草防治,修复草场生态功能,减轻草场载畜压力;建设海拔3000米以上专用林草种苗繁育基地,探索培育高寒生态产业,真正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作者:周学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