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文雅 “现在北京买限价房排队的人太多,政策也是越来越收紧了,以前对非独生子女都没有限制,现在有限制了,非独生子女单身的要年满30岁才能申请。还听说以后可能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限制。”正在申请购买北京两限房的蔡先生和记者念叨。
蔡先生今年27岁,毕业三年,月收入3500元,单身,IT从业人员。他目前已经在街道通过了第一次公示。街道办的人告诉他,接下来要等3个月之后的电话通知。“我们区(朝阳)目前是09年2月份以前就审核合格的,才有资格参加下一次摇号,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真正能轮到摇号,再说摇号也不知道能不能摇上。”
蔡先生表示,他光递交申请表格就递交了3次,每次都有些材料不符合要求被退回来补充。但他感觉工作流程比以前更加规范,工作人员的态度也比以前好了。“他们说区里市里都很重视,他们也不敢马虎。”
伟大的目标
北京市的动力,来自更高层级的推动。
“房地产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家高层多次提出明确要求,最近更连续多次下发文件。”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说。
住房保障部毫无疑问地成为了2010年住房领域的首要任务。按照计划,2010年住建部要着力解决375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棚户区改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套数,比去年增加1/3。限价房、公共租赁房、安置房的规模,比去年增加一倍。
而未来三年中国住房保障的总体目标是,基本解决城镇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这个目标,意味着中国住房保障的全面提速。2009年5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发文明确,到2011年末,解决747万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而仅仅半年之后,这一指标就做了大幅调整。去年12月出台的“国四条”中提到,“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家庭的住房问题。”时间仅多了一年,指标却翻了一倍。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按户均三人测算,2007年底全国城市总户数为19793万,1540万户占全国城市总户数的8%。而2007年,这一比重还仅有1%左右。
据估计,我国城镇低收入家庭户数约占总户数的20%,考虑到其中部分家庭虽然收入低,但居住并不困难(享受房改政策,或仍在享受公房)。因此,如果这1540万户能够如期完成,我国的廉租房制度将实现全面覆盖城镇低收入家庭。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说,这种高速发展势头,不仅在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估计发达国家也没有经历过。这一指标甚至超过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在住房租赁体系堪称全球最成熟的德国,也仅有1%-2%的廉租房由政府提供。
能落实吗
目标越高,落实的难度越大。
自2008年更名以来,住房保障始终被列为住建部的首要工作任务。但从2008年和2009年各地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执行情况来看,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2009年初,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但到了当年的8月底,公开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只完成了进度的23.6%。
为此,2009年下半年,住建部出台一系列细化政策,从规划到上报到监管到督察,全力推进保障房建设。最终,全年勉强完成了保障房计划的61%。
不过,中央落实保障房建设的政策压力在不断加大。作为住房保障的重要参与部委,国土资源部近期动作频频。
2月2日,国土资源部召开保障性住房用地及土地市场运行情况通气会,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负责人廖永林表示,“国土资源部将建立保障性住房供地情况定期报告制度,今后每半年将公布一次各地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廖永林说,对没有按约定时间开工建设和竣工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国土部将督促限期完成开发。对严重违法违规又不纠正的企业,要禁止其取得新的土地。
廖永林透露说,2010年将把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落实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