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省农牧厅制订了《青海省黄河、湟水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经过3年努力,河湟流域集中投入,全力打造百公里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实现"544"目标,即做大做强蔬菜、果品、奶牛、生猪和肉羊5个产业;突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扶持、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培育4个发展重点;实施百里万栋温棚、百里万亩薄皮核桃、百里万头奶牛、百里百万头仔猪4个百万计划。青海省着力打造的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长廊呼之欲出。
河湟各地积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蔬菜、畜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大通"牌蔬菜、"老爷山"牌鸡腿红葱、"乐都"牌长辣椒、"青乐"牌紫皮大蒜、"圣域"牌蚕豆、"循化红"线辣椒等等15个农产品已注册为青海省名牌产品。"天香"和"仙红"牌辣椒制品、"牧羊仔"牌胡萝卜浓缩果汁、"天露"牌乳制品、"海拉里"牌牛羊肉、"绿草源"牌牛羊肉、"雪舟"牌三绒、"藏羊"牌地毯等18个农畜产品加工产品已成为青海省著名商标,其中4个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过打造和培育品牌,提高了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了竞争力。通过品牌化发展,提高了高原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了竞争力。蚕豆、大蒜、食用菌和花卉已经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了高原农产品诱人的发展前景。
省农牧厅厅长曹宏指出,日前打造特色农牧业长廊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发展布局,提出要把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努力建成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地,这使加快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凸显。要充分依托黄河谷地、湟水流域在全省农业区中水土条件匹配最好的地区资源优势,把该地区发展特色农牧业的基础条件充分挖掘好。牛羊肉由现在的简单分割包装向系列化、熟制品、生物制品方向发展,蔬菜、果品由现在的原料销售向果蔬汁方向发展,由随季上市向保鲜贮藏、均衡上市方向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很大。
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势。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对特色农畜产品的需求供不应求,我省蔬菜总体自给率只有53%,果品自给率不足7%,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商品奶产量仅占全省牛奶总产量的14.22%,乳品加工企业奶源不足。牛羊肉外销量不断增加,供应紧张,价格高位运行,市场需求量很大。
特色农牧业是我省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2009年省委1号文件提出,实施河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规划,为河湟地区农业发展描绘出了一幅诱人的画卷,也必将为青海高原特色农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来。(作者:邵秀芳 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