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文雅 一家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通过收购法院拍卖的处置资产,以较低价格入市,却仍能获得高收益。收购资金门槛较低、体量不大、已竣工或完成主体结构建设的法院拍卖资产,成为一些中小房地产公司在“地王”时代的新生存方式。
“北三环和北四环之间”、“10号线地铁站口”、“均价24500元/平方米”,当北京石景山、丰台的房价普遍突破2万元/平方米,五环内项目均价高达3万元/平方米(1月末数据),而大兴、房山也突破了1.5万元/平方米大关时,把这三句话结合在一起,位于北京朝阳区健德门桥东北角的一个新盘“元大都7号”足以把所有买房者的眼球都吸引过来。
比较周边的楼盘价格,同样在北三环和北四环之间、相隔不到千米的范围内,西北方向拟春节后开盘的藤花紫院预计均价在3万元/平方米以上;正南方向2008年房地产市场低迷时期开始销售的凯德品元,均价27000—32000元/平方米,离地铁站相对较远;马甸桥西北角2月6日开盘的金澳国际起价27000元/平方米起。
为什么“元大都7号”会以如此低价入市?近日,记者进行了一番实地探访。
记者从10号线健德门站地铁口出来以后沿北土城西路北侧向东步行400米左右,看到一个外立面披着绿色施工围挡的建筑,地理位置似曾相识,原来该楼盘的原名叫做“国恒基业大厦”,已经使用了5年之久。那么,为什么如今又改头换面重新销售呢?
在国恒基业大厦里,有一家京城颇有名气的体检机构,目前该体检机构的正门已经被施工围挡覆盖,其显眼的门脸也已经撤下,改从建筑物北边绕行乘电梯进入。记者询问体检机构的一位医生,该医生告诉记者,该体检机构的办公单位当年是通过购买而非租赁取得的,但当年的开发商和如今开盘单位的开发商并非一家。这家新接盘的开发商并未能对那些当年已经售出的房源进行回购,因此该体检机构表示以后还将在这里办公,不会搬走。
记者走进“元大都7号”售楼处,售楼人员热情地介绍说:“我们这个楼盘地理位置很好的,北边窗户可以直接看到鸟巢。”但当记者问及为何比周边房价便宜时,售楼人员放低声音,很神秘地表示,这一项目的现任开发商是“北京中佰龙置业有限公司”,由于原开发商北京国恒基业房地产开发中心“资金链断裂”,2008年,北京中佰龙置业有限公司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手中以4.92亿元的价格拍得国恒基业大厦被法院冻结的89套共47224.08平方米物业资产。
“产权是十年以前办出来的,现在还剩60年。以前卖出去过四五十户,其余的都租出去给单位了。89套房源中现在能卖的有83套,另外几套留给样板间和老板自用了。”售楼员说。
此前,该项目物业装修情况的介绍是“公共区域精装修,内部毛坯”,但在看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在房间内可以看到铺装有地板、楼梯扶手、门、橱柜、卫浴用品等,售楼人员解释,这是以前的开发商统一装修后出租给公司作办公之用的。但从装修的情况来看,浴缸、橱柜、玻璃推门等物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住宅居室格局。地板和楼梯上铺的实木已经呈现斑驳的污迹和损痕,可见此前已经有人使用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