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振玉北京报道 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我国工业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坚持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巩固工业经济的微观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对全体企业起到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依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于10月24日在北京举办了“’2009中国大企业发展信息研讨会”。会上发布了2008年度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信息。 数据显示,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面对危机的挑战,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等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工业企业克服困难,努力应对,积极适应,加快调整,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仍继续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利润总额比2007年增长12%。 据对全国42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统计,2008年,100个重点行业1000家“效益十佳”企业,其企业数仅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0.2%,但实现利润总额高达10565亿元,占整个工业实现利润的34.6%;实现销售额68710亿元,占整个工业销售额的13.7%;拥有资产68463亿元,占整个工业总资产的15.9%。 2008年度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主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效益十佳”企业赢利优势明显。2008年100个重点行业1000家“效益十佳”企业销售利润率达15.4%,比整个工业平均水平高9.3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达14.4%,比整个工业平均水平高8.3个百分点。 二是劳动生产率和人均产出显著高于整个工业平均水平。1000家“效益十佳”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人均工业总产值计算)达135.1万元,比整个工业平均水平高77.7万元;人均实现销售额139万元,比整个工业平均水平高82.4万元;人均实现利润21.4万元,比整个工业平均水平高17.9万元。 三是世界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影响明显,“效益十佳”企业的地区分布呈现“东退中进”。2008年与上年相比,东部地区入选的“效益十佳”企业数量有所降低,中部有所提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基本持平。 1000家“效益十佳”企业中,东部10省(市)有671家,比2007年减少37家,占67.1%;中部6省有153家,比2007年增加42家,占15.3%;西部12省(区、市)有133家,占13.3%;东北三省有43家,占4.3%。拥有“效益十佳”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依次是江苏、广东、山东、河南。 四是“效益十佳”企业中,石油行业赢利规模居首,煤炭行业利润增幅第一。在100个重点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总额3907 亿元,高居各行业首位;列利润总额2-10位的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18亿元;钢压延加工业470亿元;卷烟制造业442亿元;汽车制造业381亿元;电力供应业351亿元;电力生产业276亿元;电子计算机制造业215亿元;炼钢业173亿元;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业164亿元。 利润总额增长最快的行业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008年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95.5%。此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利润总额比2007年也分别增长了33%和27.4%。 五是“效益十佳”企业中,能源和采矿业行业销售利润率水平较高。2008年,销售利润率位居前4位的行业都是能源和矿业类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销售利润率高达56.7 %;电力生产业为44.9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0.6 %;铜矿采选业32.8 %。此外,营养、保健食品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为28.9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27.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26.9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为25.6 %;印刷业为25.5 %;白酒制造业为25%,也都保持了较高赢利水平。 六是生产集中度高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人均创利能力强。100个重点行业中,“效益十佳”企业人均创利最高的前10个行业是:电力生产业343.5万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9.2万元;食用植物油加工业85.5万元;卷烟制造业63.7万元;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1.2万元;燃气生产和供应业50.3万元;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业48.1万元;汽车制造业46.6万元;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35.8万元;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35.2万元。上述行业人均创利不仅远高于整个工业3.5万元的水平,也明显高于1000户“效益十佳”企业人均创利21.4万元的水平。
|
|
|